“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书是积累知识,提升思维能力、语言技巧、情感共鸣与理解力,激发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为了激发同学们对阅读的兴趣,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同时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此儿童福祉学院学生会举办“品书中百味,留无尽余香”活动。参加活动的有24级部分同学。
本次活动,四位同学分别从作者简介,书籍简介、经典书摘三个方面进行好书分享,同学们在分享中不仅传达了书籍的内容精髓,更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深刻思考。通过这种方式,每一个故事都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跨越了纸页的界限,直接触达到了大家的心灵深处,让大家意识到阅读不仅是个人的精神食粮,更是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
《活着》
一、作者简介
余华,汉族,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嘉兴人,祖籍山东高唐,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
1962年,余华迁至嘉兴市海盐县。1973年,开始阅读各类小说,尤爱长篇。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到大字报,对其后续作品的语言暴力有深刻影响。1977年,高考落榜,进入卫生院担任牙医,后因想进文化馆尝试写作。1983年,发表处女作《第一宿舍》,标志他正式进入文坛。1987年,发表成名作《十八岁出门远行》,随后进入创作高峰期,陆续发表《一九八六年》等多部中短篇作品,其中《现实一种》等作品对暴力的渲染震动文坛,自此开始确立其在中国先锋作家中的地位。1991年,余华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1992年,发表作品《活着》,在先锋作家中脱颖而出。1995年,发表长篇作品《许三观卖血记》,再一次震动中国文坛。1998年,开始主写散文和随笔;同年,凭借《活着》获得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4年,被授予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5年,发表长篇作品《兄弟》,引起国内外广泛讨论。此后,陆续发表《第七天》《文城》等作品。2021年至2022年,参加《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我在岛屿读书》等节目,在新领域创新和探索。
二、书籍简介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
《活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小说以普通、平实的故事情节讲述了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中福贵的不幸遭遇和坎坷命运,在冷静的笔触中展现了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揭示了命运的无奈,与生活的不可捉摸。1994年,改编自该小说的同名剧情片《活着》上映,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等主演1998年7月,《活着》获得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
三、经典书摘
1.“活着是自己去感受活着的幸福和辛苦,无聊和平庸;幸存,不过是旁人的评价罢了。”
2.“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有一丝孤零零的意味。”
3.“生的终止不过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4.“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5.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是 难以遇上,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
24级融合一班郭金译
《简爱》
一、作者简介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作家,她与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夏洛蒂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约克郡的豪渥斯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15岁时她进了伍勒小姐办的学校读书,几年后又在这个学校当教师。后来她曾做家庭教师,最终她投身于文学创作的道路。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后来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另有作品《维莱特》和《教师》,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
二、书籍简介
简·爱是一个孤儿,年幼时被送到舅母家抚养,过了十年被歧视、受虐待的生活。后来辗转到洛伍德孤儿院就读,毕业后任教两年。但她厌倦教学生活,结果被桑菲尔德庄园的女管家聘为家庭教师。最后与庄园主罗切斯特结婚。他们之间的爱情波折,表现了简·爱在维护妇女独立人格和争取男女平权方面所作的努力。在简·爱看来,婚姻不应是商业的契约,而是心灵的自由结合。一个女人活在世间,应该为争取独立自主、平等生活权利而奋斗。这种自平民阶层女性的道德情操,在女主人公身上含有作者自身经历的影子。
三、经典书摘
1.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注定要忍受的事,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
2.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情,哪怕是要我放弃我所珍视的一切。但是,我也希望你能尊重我,理解我,不要试图改变我。因为我是谁,我就是我,我不需要为了任何人而改变自己。
3.在我的心中,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我也能感受到它的温暖。那是希望的光芒,是爱的力量,是永不放弃的决心。
4.我不是鸟,也没有陷入罗网。我是自由的人,拥有意志和力量去打破束缚。
5.真正的世界无限广阔,一个充满希望与忧烦,刺激与兴奋的天地等待着那些有胆识的人,去冒各种风险,追求人生的真谛。
24级融合一班李东敏
《云边有个小卖部》
一、作者简介
张嘉佳,作家、编剧,以细腻情感文字见长,对于人生和爱情的态度,有很多成熟独到的见解。
他早期的文字会有一种文艺青年的明媚感,有时会让人觉得其中有一种绝望的情绪;但是他后来的文字慢慢由华丽变得朴实,变成了治愈系,充满温暖。
他的文字篇幅不长,符合快节奏的社会需求,读者集中看完后很容易找到其中感动的地方。代表作有《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云边有个小卖部》《天堂旅行社》等。
二、书籍简介
云边镇少年刘十三从小与外婆王莺莺相依为命,尽管云边镇有天空的翅膀,有绵延不绝的金色麦浪,有数不清的美食和无所不能的外婆,但刘十三只想考取清华北大,离开这里,离开王莺莺,远走高飞。在城市被撞得遍体鳞伤的刘十三被外婆强行带回了故乡。回到小镇后,与儿时玩伴程霜重逢。程霜热情地为刘十三卖保险出谋划策;带他和小女孩球球假装一家三口玩要;与他见证了牛大田和秦小贞的爱情故事,十三拼尽全力在生活,却没发现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正慢慢离自己而去。
三、经典书摘
1.在大多数人心中,自己的故乡后来会成为一个点,如同亘古不变的孤岛。
2.山这边是刘十三的童年,山那边是外婆的海。山风微微,像月光下晃动的海浪,温和而柔软,停留在时光的背后,变成小时候听过的故事,在遥远的城市,陌生的地方,有他未曾见过的山和海。
3.为别人活着,也要为自己活着。希望和悲伤,都是一缕光。总有一天,我们会再相遇。
4.云边有个小卖部,货架堆着岁月和夕阳,背后就是山。老人靠着躺椅假装睡着,小孩子偷走了一块糖。泪水几点钟落地,飞鸟要去向何方。人们聚和离,云朵来又往。讲故事的人,总有一个故事不愿讲。时光飞逝,悄悄话变成纸张。
5.八月底的山林清晨像一颗微凉的蒲荷糖。青砖沿巷铺到镇尾,小道顺着陡坡上山,院子里就能望见峰顶一株乔木。
24级融合一班贾璐萌
《涅朵奇卡》
一、作者简介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著名俄国作家,是19世纪俄罗斯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他洞悉人类灵魂的奥秘,对人类心理活动有极为深刻的描绘。文学风格对20世纪的世界文坛、存在主义及超现实主义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就国际影响力而言与列夫·托尔斯泰难分伯仲。代表作有:《罪与罚》《白痴》《穷人》《卡拉马佐夫兄弟》《群魔》等。
二、书记简介
这是陀氏早期一部较好的作品,通过孤女涅朵奇卡自述身世,广泛、深刻地描写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生活图景。涅朵奇卡的继父——穷乐师叶菲莫夫,被贫困埋没了天才和抱负,变成一个暴戾恣睢的人,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也毁灭了自己。收养涅朵奇卡的两个富贵人家的生活同样是暗淡的:在公爵的富丽堂皇的宅第里,笼罩着阴暗的气氛;而另一位大官员在社会上颇负声誉,在家里却用极其奇特的冷酷手段折磨死自己的美慧善良的妻子……这些,使涅朵奇卡终于挣脱了天真的幻想,对那个伪善者的卑劣行为提出了勇敢的抗议。
三、经典书摘
1.你觉得,你需要另一条路,一条更宽的路,觉得你注定要追求其他目标,但你不明白如何做到,痛苦之中你讨厌那时围绕着你的一切。你贫苦和困乏的六年没有白白毁掉,你学习了,你思考了,你意识到自己和自己的力量,你现在了解了艺术和自己的使命。正如你那位好心的地主对你说的那样,要学习,别喝酒,只要你借酒浇愁愁更愁(愁是消不完的),就毫无希望了,一切就到魔鬼那儿去了。
2.他像对付痛苦的噩梦那样,抽搐着与这令人恐惧的结论搏斗。最后,当现实战胜了他,当他的眼睛睁开了几分钟,他觉得,他就要因为恐惧而发疯了。他不能这样轻易对如此之久地构成他整个生活的东西失去信心,直到自己的最后一分钟还在想,这一分钟尚未过去。在怀疑的时候,他沉湎于酗酒,以其不成体统的醉意驱走他的痛苦。
3.从这一刻起,我内心开始了对父亲的某种无止境的爱,那是一种奇妙的爱,好像根本不是小孩子该有的。我想说,这更像一种出于同情的、母性的情感,如果这样定义我的爱对一个孩子来说是不是有点好笑的话。父亲让我觉得总是那样可怜,那样忍受迫害,那样被压制,以至于对我来说,不去神魂颠倒地爱他,不安慰他,不对他亲热,不竭尽全力为他着想。也许是妈妈对我太严厉了 于是我就依恋父亲,就想依恋一个我认为和我一起受苦的人。
4.但是为什么呢?为了战胜一个幻影,一个女病人紊乱失常的想象,向她证明她误入迷途,而您比她更无辜!您实现了您的目标,因为她的这种怀疑——是衰退下去的心智里呆板固定的想法,也许,是破碎的心对人间不公正判决的最后抱怨,而您与这判决是协同一致的。您的虚荣心,您急切的自私自利是残忍无情的。别了!解释就不必了!但是,您瞧,我完全认识您了,我看穿您了,请别忘了这一点!
2024级融合一班李欣蕊
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为我院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风采与思想深度的舞台,同时也为学院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与文化气息,为学院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了学子们热爱阅读、追求知识的美好形象,彰显了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人文素养的教育理念,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供稿单位:儿童福祉学院 供稿人:高羽茹 审稿人:倪智超)